“内卷”这个词语相信很多观众不会陌生,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讲,内卷更是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从高考到考研,湖南娱乐新闻从学校到就业,内卷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状态。
角色只有这么一个,表演机会只有这么一个,而同类型的演员、艺人却比比皆是,在不得以的情况下,这些演员同时处在一个被比较的内卷窗口。
为何这么说?在热播剧《上阳赋》播出之后,章子怡因为出演15岁少女引发观众讨论,因为以章子怡的年纪和表演经历来看,完全不需要以15岁少女的身份参与角色表演,与其在角色塑造上遭到观众质疑,远不如邀请一位年龄合适的演员来出演。
从章子怡的自白中观众可以得知,这是她在38岁接拍的角色,而对于即将42岁的章子怡来讲,无论此时还是彼时都无法和“少女感”三个字产生联系。
《上阳赋》中,饰演章子怡父亲的于和伟、饰演其舅舅的蒋恺都只比她大8岁,演员之间年龄差也好,章子怡自身的年龄也好,都让观众无法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,换个角度来讲,就是章子怡所饰演的阿妩会让观众觉得出戏。
在章子怡口中,“演员”是个神圣的职业,而表演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完成的一件事,所以金莎、金子涵被章子怡指责地“狗血淋头”。
郝蕾针对金莎的点评更加耐人寻味:演员永远有一个角色是摆在演员前面的,所以你到了什么年纪你就要演什么年纪的戏。
只需要将人物进行互换,另一番批评即可瞬间出现:章子怡,你已经是38岁的演员了,你来演15岁的角色,那你让演艺圈其他年轻演员演什么呢?
说回章子怡在《上阳赋》的表演,从细节以及人物神态的刻画来看,章子怡相较于年轻演员确实有过人之处,影后的名字可不是白叫的,这也是她能够坐在点评席上点评其他演员的根本原因。
章子怡是一个能够通过眼神来演戏的演员,但从眼神戏来看,章子怡确实能够表现出15岁阿妩的灵动,只是角色的塑造并非只有眼神。
讲道理演员不应该将自己过多展示给观众看,因为观众在对演员产生一定了解之后,对其饰演的角色就会产生一定的抵抗性。
然而章子怡在《我就是演员》《妻子的浪漫旅行》中将自己过多展示给观众,试问哪一位观众不知道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谁又能够将她当作15岁少女看待呢?
另外一方面,章子怡在镜头前的过于凌厉让她的观众缘同样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,尤其在批评金莎、金子涵之后,将自己全然放在一个高不可攀的位置,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。
所以出演《上阳赋》15岁的阿妩之后,章子怡遭到观众嘲讽,质疑其完全表现不出属于15岁少女的活力。
章子怡方面则是将矛头对准片方,认为其不该可以营销“少女感”,换句话说,章子怡认为是片方的营销导致观众出现质疑的声音。
其实并非如此,营销可以起到“锦上添花”或者“火上浇油”的不同作用,而这些宣传手段的根本是演员的表现如何。
假使章子怡在《上阳赋》的演技得到盛赞,难道不想通过热度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吗?由此也能够看出,恐怕章子怡对自己所塑造的15岁阿妩同样不认可。
另外一方面,剧方想要获得足够的关注度来收回前期投入成本,自然需要相对应的宣传工作,在剧情围绕15岁阿妩展开的时候,不宣传“少女感”难不成宣传大结局?
15岁人物所体现的特质是活泼、灵动,而这些形容词所指正是少女感,章子怡同样是以此标准来完物塑造,奈何不能够通过“少女感”的标签来营销,那当初把该角色年轻时的剧本交给其他更合适的演员不好吗?
(责任编辑:admin)